2017年是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关键之年,是医改落实之年,医联体助推分级诊疗,开展药品及高值医用耗材集中采购、取消药品加成、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等成为行业热词,随着医改措施的接连落地,更合理的医院收费、更方便的基层看病、更快捷的医保结算、廉价“救命药”供应改善、和家庭医生签约增速,都在改变着群众的就医方式,群众“获得感”不断增强;医改政策和各类高新技术强大赋能的2017医改落实之年将成为过去,2017年仅国家级发布文件就已超300余份,政策涵盖了医药、医疗、医保以及流通四大领域几乎所有细分方向.
面对即将到来的2018年,中国医疗行业发展趋势如何?
医药领域
新版医保目录在2017年下半年正式实施,部分外流处方药销量下滑,减少药品流通环节,中间差价透明化,“两票制”的推行使得药品虚高的价格得以进一步下降,而高价刚需药经谈判纳入医保目录,完善短缺药品供应保障机制,保障“廉价救命药”的供应,也减轻了患者的用药负担。中药饮片市场竞争加剧,饮片企业开始角逐配方颗粒市场,药店+诊所模式成熟,广受消费者青睐。另外,政策推动“药品供给侧改革”, 从研发端来看,一系列政策均旨在达到优胜劣汰,鼓励创新,加快审评,减少注册积压并逐步实现与国际接轨。从生产端来看,最重要的政策就是仿制药一致性评价,通过一系列配套组合拳,要做到优化存量品种及存量厂家、提高药品质量。而在应用端,则要实现规范用药以及控制医疗费用增长,限抗、限辅助用药以及限输液是三大关键词。
医疗领域
公立医院改革、分级诊疗、社会办医是医疗政策涉及的三个主要方面,大医院加速托管中、小医院,全国基本搭建医联体制度框架,全面启动多种形式的医联体建设试点,大部分三级公立医院参与并发挥引领作用,以托管型为主,集约化服务、智能设备等一系列新模式将助力医疗机构迈向平台化发展。零加成后,医疗机构集约化倾向增加,人力资源和各项成本的催逼下,GPO带来的成本锐减和质量规范管理,使医疗机构供应链集约化服务成为新趋势。医生集团+时代到来,在解放医生、医疗市场化的大背景下,中国医生的品牌正在重新洗牌,那些技术水平过硬,又能够借助互联网、全媒体等多渠道建设个人品牌的医生,哪怕不是来自顶级三甲医院,能够获得大批患者的认可,医生们拼职称的时代已经要过去了,真正拼临床技能,以临床水平论英雄的时代要来了,大批医生完全有机会实现弯道超车。医生集团作为一种组合便捷的医生执业组织形式,正在从医疗资源集中的北上广向全国蔓延,进入区域化时代。
医保领域
控费与便民是医保政策的核心,定制科学的医保药品支付政策,是未来解决药品价格领域诸多问题的关键,通过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有望从根本上遏制我国当前医疗费用的不合理增长。DRGs付费是在诊疗规范、病案合格、流程顺畅、数据准确的基础上运用DRGs分组原理所实现的,其本质是讲求医疗规范、医疗质量、医疗效率,符合我国医改目标。DRGs付费讲求的不只是钱,关键是对医疗质量、医疗效率的评估,医院只有发挥管理的主动性,以医疗质量为核心,不断激发内生动力,才能实现医院的可持续良性发展。医保目录调整及支付方式改革,将对药品市场布局和营销手段进行利益重排。
流通领域
两票制、营改增等政策的全面实施,正在重构整个医药流通领域的商业格局。整顿流通秩序,规范质量追溯,提升集中度是必然趋势。推动药品流通企业转型升级。推动药品流通企业跨地区、跨所有制兼并重组,培育大型现代药品流通骨干企业。加快形成以大型骨干企业为主体、中小型企业为补充的城乡药品流通网络。鼓励中小型药品流通企业专业化经营,推动部分企业向分销配送模式转型。此外,通过两票制加速行业洗牌,行业集中度不断提高,并逐步倒逼药品零售、物流、电商行业加速集约化、信息化、标准化进程,最终实现行业格局的全面调整。医疗供应链的建设,除了研发、生产、流通之外,当前的重点可以考虑基地建设,网店布局,政策争取,服务拓展,质量的有效保证,实时控制和可追溯,药联体的建设和药联体与医联体的合作,冷链物流与定时物流,联采分销,智能应用,各种平台建设和大健康“治未病”的理念应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