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卢泽华
如今人工智能技术已经逐步进入医疗领域。比如,一些医疗机构开始使用导诊机器人、云医生、语音电子病历等新型医疗手段为患者服务。一批省市级人工智能诊疗中心相继成立,一些偏远地区的医院、诊所,只要把患者病例数据在线传输至中心,就可迅速得到反馈。与此相对应的是一批高科技医疗企业的崛起——数据显示,目前中国涉足人工智能医疗的相关企业已达139家。
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医疗领域的优势显而易见。对患者而言,高度智能化的医疗条件使得看病更加方便,还能大幅降低医疗成本,减轻负担;对医生而言,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大幅降低因主观判断或操作误差产生的风险,让诊断更加精准。如今,计算机对某些疾病的诊断已达专家水准,甚至“青出于蓝”。有研究显示,基于机器学习的人工智能算法可以根据患者的影像检查结果识别出皮肤癌的症状,且识别率要高于医生。在通过分析心电图检测心律异常方面,人工智能的识别率也要高于心脏病专家。
有观点认为,随着人工智能技术逐步走向成熟,一个万亿级的人工智能大健康产业呼之欲出。资本市场的表现似乎正印证着这一判断,一些主打“人工智能+医疗”概念的企业被投资者高度关注。同时,一些业内人士也担心,在实际应用尚未成熟的阶段,这些投资无疑是在风口处燃起“虚火”,不利于行业长远发展。
就目前来看,人工智能在医疗健康领域的应用,还处于简单融合的初级阶段。要想全面落地,还有许多壁垒。比如,在医疗领域,“数据孤岛”一直存在。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医疗行业,数据处理是关键。在技术层面,目前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大多体现在对影像资料和数据的分析上。而人工智能如何通过与病人的直接接触和互动交流来实现精准诊断和治疗,依然是一道技术难题。同时,“人工智能+医疗”的普及,还面临着行业标准的建立、监管体系的完备、社会观念的更新等一系列问题。
目前,中国医疗资源分布不均问题还未得到根本解决,优质诊疗资源大多集中在三甲医疗机构和东部经济发达地区。而人工智能技术让高精度远程诊疗成为现实,有助于医疗资源均衡化,对解决许多民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意义重大。同时,中共十九大报告中对“
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表述,也为医疗健康产业走向智能化发展带来了极大信心。在这种情况下,处于“风口”的“人工智能+医疗”产业,应该抓住机遇,夯实底子,先练好内功,避免短期逐利驱动下的概念炒作,只有这样,才能让医疗健康产业的升级发展行稳致远。
打造精准医疗供应链,以大科技利用数据为医药企业创造价值